许昌市2024年国民经济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和社会发展计划公布(全文)

发布时间:2024-06-11 20:06:24    浏览:

[返回]

  星空体育登录入口6月6日,许昌市人民政府印发《许昌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其中提到,加快实施许昌市绕城高速、郑南高速(许昌段)、国道107许昌城区至漯河段等项目,构建高效互联的交通设施网络体系。

  充分发挥毗邻郑州大市场的优势,主动对接郑州、服务郑州,加快建设许港产业带,加强与郑州科技创新、教育医疗、产业配套、文旅休闲、健康养老等方面合作,在郑州都市圈发展战略中谋求更大发展。

  研究制定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举措,用足用好“许科贷”业务,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以上,总量达到1500家以上;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0家以上,总量达到560家以上;新培育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20家,创新主体数量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组建中高职教育集团,支持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职业本科院校。

  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加快中原科技学院、河南农大许昌校区二期等后续工程建设。

  支持胖东来等流量商超发展,办好“中国超市周”活动,鼓励各类商超推广“胖东来式”服务标准。

  建立健全风险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建立政府债务化解台账,通过债券置换、展期等方式,以时间换空间,坚决避免债务逾期和资金拖欠发生。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的开局之年。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全面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为动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拼经济、心无旁骛抓发展,着力抓项目、强招商、育链群、促消费、保民生、防风险,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稳中蓄势”的良好态势。

  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238.2亿元、增长0.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1.9亿元、增长3.9%;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6.12%、提高0.94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43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85元、增长4.5%;粮食产量289.15万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累计245天;13件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处于矛盾与机遇交织叠加的新阶段,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市场主体动力不强,房地产投资低位运行、总体需求仍显疲软,新兴产业支撑不足、产业转型任务艰巨,财政收支矛盾较大、风险防化压力不减。对此,必须保持清醒忧患,做好应对更为复杂形势更为困难局面的充分准备,敢于迎难而上,善于化危为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

  做好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八次党代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两个确保”、落细落实“十大战略”、扎实推进“十大建设”,以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着力打造经济强市、创新强市、开放强市、文化强市、生态强市,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城乡建设高水平、人民群众高素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许昌实践。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增长6%左右,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7%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进出口平稳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下,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粮食产量稳定在280万吨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与“十四五”目标统筹衔接。

  纵深推进“九大行动”。扎实开展质效提升、科技赋能、开放提质、协同共建、增收富民、提标扩面、文化沁润、绿色低碳、四治融合等“九大行动”,持续推进“5+1”试点改革任务,实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行动,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制定示范片区发展规划,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加快融入郑州都市圈。印发实施《许昌市市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精心做好郑许市域铁路运营维护,加快站点及沿线重点区域开发进度。加快实施许昌市绕城高速、郑南高速(许昌段)、国道107许昌城区至漯河段等项目,构建高效互联的交通设施网络体系。充分发挥毗邻郑州大市场的优势,主动对接郑州、服务郑州,加快建设许港产业带,加强与郑州科技创新、教育医疗、产业配套、文旅休闲、健康养老等方面合作,在郑州都市圈发展战略中谋求更大发展。促进城市提级扩能。综合运用城市体检结果,加快91个中心城区城市更新项目进度,做好冬季清洁取暖收尾工作,积极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活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实施中心城区提级扩能行动计划,高标准推进中心城区6大类53个园林绿化项目,建设“公园城市”。“一路一策”科学增减路内泊位,同步开展智慧化改造,更好解决道路拥堵问题,初步实现中心城区主要道路和热点区域路内泊位智慧化统一管理。提速发展县域经济。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纵深推进县域经济“三项改革”,立足资源特色、对比优势,推动县域分区分类科学发展,支持禹州加快建成中等城市,加快长葛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建设,提升襄城县、鄢陵县发展质量,争取进入全国百强县(市)队列。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紧盯乡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重点领域,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持续增强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巩固提升80个市级果树进村示范村,重点抓好户厕改造、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大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二)坚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建设区域创新高地。着力提升创新水平。协同推进国家高新区、许昌智慧岛、魏都智慧岛等创新载体建设,加快中原电气实验室建设步伐,构建形成“一总部三中心一基地”的总体布局。全年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50家,总量达到380家以上。研究制定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举措,用足用好“许科贷”业务,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以上,总量达到1500家以上;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0家以上,总量达到560家以上;新培育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20家,创新主体数量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引导高校与规上工业企业共建高质量研发中心,高质量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支持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一校一案”完成高考综合改革基础条件提升工作,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7%,普惠性资源覆盖率89%。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组建中高职教育集团,支持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职业本科院校。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加快中原科技学院、河南农大许昌校区二期等后续工程建设。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建立完善“创新人才+创业团队+优质项目”的人才引育模式,新建院士工作站、中原学者工作站后备单位12家,培养中级以上职称人员2000人。认真筹办许昌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8万人次,培养技能人才6.8万人,高技能人才3.9万人。完善人才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加强人才医疗、住房、子女就学等条件保障,营造良好的拴心留人环境。

  (三)坚持制造业立市、产业强市,着力增强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推动重点产业链群高质量发展。聚焦10大产业集群、16个重点产业链,对照“四图谱六清单”,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培育,强化产业生态建设,加快提升产业能级。集中力量推进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硅碳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化工材料、生物医药等基础较好、成长性高的产业链延链强链。依托中原电气实验室大力提升电力装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精细化工产业园扩区调规,锚定“重振药都雄风”目标提振发展中医药产业。全面开展开发区基础设施“体检”,“一区一策”制定提升方案,谋划实施一批补短板项目,加快补齐环保设施、循环化改造等短板弱项,提升载体支撑能力。巩固开发区改革成效,研究制定属地政府保障开发区事项清单,积极申建省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深入推进“一转带三化”。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分类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龙头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开展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600家以上,培育1家省级“数字领航”企业,累计打造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15个。支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标准建设省数字化转型示范区。纵深推进“三化”改造,培育18个智能车间(工厂),对100家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培育7家省级以上绿色制造体系企业。全年工业技改项目投资不低于500亿元,全力争取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实现新突破。提质升级现代服务业。实施服务业“3+2”提档升级行动,着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检验检测3大生产性服务业,强化物流拉动,加快推进豫中陆路口岸物流港、襄城港、禹州市综合配套物流园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襄城县危化品铁路专用线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公转铁”运输结构调整,完善集疏运体系,打造枢纽经济新优势。加快直播电商、跨境电商发展,发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保税物流中心、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许昌联动创新区等平台叠加效应,推动电商产业跨越式发展。发挥检验检测良好基础,推动测试场景建设,加快检验检测业向测试产业升级。重点推进文旅文创、“夜经济”2个生活性服务业,抢抓胖东来火爆“出圈”的重大机遇,研究推动文旅文创产业提质升级举措,加快交通线路优化、精品景点打造、全域旅游资源整合、消费体验提升等工作,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高质量办好三国文化旅游周、钧瓷文化节、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等重大文旅活动,高标准开发文创产品和许昌特产,强化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推广,全力打造许昌文旅品牌,变“流量”为“留量”。高标准、高质量系统谋划发展“夜经济”,在中心城区谋划建设有品位的中高端消费区,更好增强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开辟消费新空间。争创国家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新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11.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70万亩左右,产量保持在280万吨以上,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稳定。推进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聚焦食品、中药材、花卉苗木集群,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积极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认定省级龙头企业3家以上。争创1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以上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抢抓国家、省政策机遇,聚焦10大产业集群、16个重点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城镇化、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立足“早、准、实、效”,常态化开展项目谋划储备,提升项目熟化度,争取更多政策资金支持。高质量实施投资促进计划,深化重点项目集中攻坚行动,重点抓好373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1650亿元以上。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加强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基本民生等领域补短板,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推进周平、绕城、焦平、郑南高速公路,国道107、省道320、省道227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要素配置机制,将重点项目全部纳入年度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落实土地要素保障,大力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切实提升资金保障能力。充分激发消费潜力。紧盯重点节假日,聚焦汽车家电、餐饮零售等领域,精心策划主题促消费活动。支持胖东来等流量商超发展,办好“中国超市周”活动,鼓励各类商超推广“胖东来式”服务标准。加强“老字号”品牌培育力度,开展市级“老字号”认定评选,扩大品牌影响力。加强直播电商人才培训,联合电商平台、网红达人等资源,发力线上消费。抓好魏都区、鄢陵县省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区(县)建设,推出“智慧地图”,畅通城市微循环。拓展外贸增长渠道。大力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加快上线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围绕发制品、蜂产品等特色优势,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带”新模式。持续做大做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在全省推广“双抬头”报关模式。完善保税物流中心(B型)配套服务功能,拓展跨境电商“1210”出口和大宗商品进口业务。高质量建设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许昌联动创新区,复制推广改革经验,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支持企业参加RCEP成员国、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欧美等国际性展会,助力企业拿订单、拓市场。

  (五)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创新。狠抓指标优化提升,每个指标打造一个以上全省首创做法,每个县区打造一个以上典型案例。全面推行跨部门综合监管,拓宽用好营商环境“吐槽大会”、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营商环境综合排名等工作机制,重点解决拖欠企业账款、征信惩戒滥用、执法检查不规范等顽疾。持续建设“信用许昌”,创新推出一批惠企便民“信用+”应用场景,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活动,常态化组织开展“六项对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细化完善金融智库体系,接续办好“政银企”对接活动,全年新增贷款230亿元以上,直接融资不低于190亿元。健全市场主体“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梯次培育体系,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80家以上、上市企业1家以上。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新培育“头雁”企业4家以上、省级“单项冠军”企业3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60家以上。持续优化民营经济环境。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畅通民营企业诉求反映和问题解决渠道。落实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常态化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建设项目和存量资产项目。继续办好企业家座谈会,组织开展企业家外出交流培训等活动,营造民营企业正当经营受到有效保护、企业家拼搏进取精神受到应有尊重、创新创业活动受到鼓励的社会风尚。切实降低生产要素成本。针对企业集中反映的用电、用气、用热成本高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探索推动生产要素供给体制改革。不折不扣落实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免等优惠政策,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持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整治。深入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试点改革,探索开展混合产业用地供应和片区土地联合供应。巩固提升开放能效。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动态完善产业链图谱和招商路线图,大力推行亲情招商、以商招商、专班招商等新模式。积极参加香港春茗招商、全球豫商大会、中博会、进博会等国家、省级招商活动,筹划开展赴德国、日韩、东南亚、港澳等招商活动,组织办好三国文化旅游周等系列招商活动,掀起招商热潮。开展外资企业大走访。持续深化对德合作,加快中德产业园、德仕堡生活广场等载体建设,吸引更多德(欧)企业到许昌投资兴业。

  (六)坚持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加快建设美丽许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聚焦“双碳”战略,有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低效产能,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支持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改造升级长葛循环经济产业园,打造一批绿色低碳工厂、园区和供应链。实施重点行业企业绩效分级提升行动,力争创建B级及以上企业50家。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投融资试点项目,新建200个“无废细胞”,持续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加快能信热电等容量替代工程,稳妥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全年新能源装机达到250万千瓦。开工建设许昌南500KV输变电工程,完成“平顶山许昌周口”天然气输气管网工程前期工作。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狠抓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实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大攻坚行动,推动重点涉气行业深度治理,强化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提升面源污染治理水平,强化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和重污染天气联防联控,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减少到9天以内。持续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效,整治入河排污口,守好饮用水源地,创建美丽河湖,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重点区域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工作,全年完成营造林4.317万亩。加强湿地公园创建,确保禹州颍河国家湿地公园和鄢陵鹤鸣湖国家湿地公园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全面做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推动襄城县汾陈村等20个村全面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

  全力稳住就业基本盘。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帮扶工作,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扩大公益性岗位规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万人,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县)创建成果。加快健康许昌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高水平建设市级公立“四所医院”、县级公立“三所医院”,推进乡镇卫生院提质升级。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继续办好禹州中医药交易会,推动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0%以上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严格落实食品药品监管责任,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推进市、县、乡、村四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实施不少于20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推进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保政策宣传,提升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保率。持续抓好医保参保工作,确保农村低收入人口100%参保。扎实推进工伤预防,努力降低工伤事故发生率。持续完善医保支付管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着力推进集中带量采购,提高药品和医用耗材供应保障能力。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深入实施“非遗点亮计划”,推动非遗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加大钧瓷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推动钧瓷文化产业多元、协同发展。推动城乡公共文化一体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组织第九届戏剧大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八)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稳慎化解债务、金融风险。建立健全风险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建立政府债务化解台账,通过债券置换、展期等方式,以时间换空间,坚决避免债务逾期和资金拖欠发生。兜牢“三保”底线,完善支出预算审查机制,加强财政运行分析调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刚性支出。全面做好金融领域涉稳风险排查处置,常态化开展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不良清收工作,营造良好金融发展环境。积极妥善化解房地产风险。打好“保交楼”和征收安置问题歼灭战,加强在建项目预售资金监管,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做好能源和重要民生商品保供。机制化推进电煤中长期合同签约履约、机组发电出力提升、需求侧负荷管理等措施,确保高峰时段电力可靠供应、电网安全运行。强化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价格监测和预警分析,综合施策确保“米袋子”“菜篮子”量足价稳。抓紧抓实安全生产和社会风险防范。深入开展“九查一打”专项行动,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时段,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防灾减灾抗灾救灾保障能力建设,紧盯极端天气、洪涝干旱、火灾、地质等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提升法治政府建设质效,进一步健全政府机构职能体系和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深化“三零”创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搜索